咖啡是怎么来的?是怎么传入中国?

咖啡如何由来的,有不少传说,最为广泛的根据罗马一位语言学家罗士德.奈洛伊(1613-1707)的记载:

大约纪元六世纪时,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尔代某日赶羊到伊索比亚草原放牧时,看到每只山羊都显得无比兴奋,雀跃不已,他觉得很奇怪,後来经过细心观察发现,这些羊群是吃了某种红色果实才会兴奋不已,卡尔代好奇地尝了一些,发觉这些果实非常香甜美味,食後自己也觉得精神非常爽快,从此他就时常赶著羊群一同去吃这种美味果实。後来,一位回教徒经过这里,便顺手将这种不可思议的红色果实摘些带回家,并分给其他的教友们吃,所以其神奇效力也就因此流传开来了。 八世纪,阿拉伯人开始饮用咖啡,当时是作为酒喝药品使用。13世纪,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,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。Coffee这个词,来源于阿拉伯语Qahwa,意思是“植物饮料”,后来传到土耳其,成为欧洲语言中这个词的来源。

古代中国有神农氏尝百草,并一一加以记录整理,使后人对许多植物能有系统的认识。西方世界没有神农氏这样的人,更没有留下什么有文字的记录,因此关于咖啡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传说。其中,最普遍且为大众所乐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。

传说有一位牧羊人,在牧羊的时候,偶然发现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,仔细一看,原来羊是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子才导致举止滑稽怪异。他试着采了一些这种红果子回去熬煮,没想到满室芳香,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后更是精神振奋,神清气爽,从此,这种果实就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,且颇受好评。

古时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干熬煮后,把汁液当作胃药来喝,认为可以有助消化。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,同时由于回教严禁教徒饮酒,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,作为提神的饮料而时常饮用。十五世纪以后,到圣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陆续将咖啡带回居住地,使咖啡渐渐流传到埃及、叙利亚、伊朗和土尔其等国。

咖啡进入欧陆当归因于土耳其当时的鄂图曼帝国,由于嗜饮咖啡的鄂图曼大军西征欧陆且在当地驻扎数年之久,在大军最后撤离时,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补给品,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得以凭着这些咖啡豆,和由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,而发展出欧洲的咖啡文化

战争原是攻占和毁灭,却意外地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,这可是统治者们所始料未及的了。咖啡文化成熟於欧洲。十六世纪初,咖啡向欧洲传播开来。当时的法国国王克雷门八世曾说:“虽然是恶魔的饮料,却是美味可口。此种饮料只让异教徒独占了,殊是可惜”。因此也接受了基督徒也能饮用咖啡。

在英国有无数的咖啡屋,当时只有男人能进入。咖啡在绅士的社交场所颇受欢迎。男人们在此高谈阔论政治、文学、商业等议题,有些甚至不回家。因此1674年有许多主妇提出请愿书要求将咖啡屋关闭。咖啡文化深深的影响及巴黎市民,街角的咖啡店也开始大量而生。无数的咖啡沙龙内,新的文学、哲学与艺术皆因而出现,期间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家及哲学家,如巴尔札克·卢棱等等。文化人不断齐集,并以齐聚於知识性的咖啡沙龙内高谈阔论而闻名。

在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开始出现,引起咖啡饮用方式的变化。咖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,因此有兴趣栽培咖啡的人,也愈来愈多。十三世纪制造商,将咖啡樱桃带各地到并栽植。十八世纪初,法国海军上将德?克鲁,在船上用自己的饮用水,灌溉桶中的咖啡幼苗,而后将之种植於法国领地马尔其尼克岛。

不久之后,咖啡广为流传到中南美洲,咖啡的栽植也扩大到世界各地。

中国人开始品尝饮用咖啡始于同治年间。同治五年(1866)上海的美国传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了一本《造洋饭书》,该书是为来华的外国人吃西餐和培训中国炊事员、厨师而编写的。书中除了把coffee音译成“磕肥”之外,还讲授了制作、烧煮咖啡的方法:“猛火烘磕肥,勤铲动,勿令其焦黑。烘好,乘热加奶油一点,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,要用时,现轧”。③这里先讲了焙炒熟咖啡豆,待要煮饮料时,才轧碎马上煮。后面则讲如何加水煮咖啡等。但它没讲加糖,可能有疏漏。那些受外国人培训做西餐煮咖啡的人多半是受雇佣的中国人,他们因工作需要难免不尝一口咖啡。洋人在中国吃西餐喝咖啡时,有时也会请中国官员和他们的中国熟人吃一吃喝一喝。由此可知,同治年间已有中国人尝过咖啡。中国出现经营性的咖啡馆则大概在清末。据清末民初之人徐珂叙述:“饮咖啡:欧美有咖啡店,略似我国之茶馆。天津上海亦有之,华人所仿设者也。兼售糖果以佐饮”。徐珂的书采取了许多清人笔记,可推断所谈之事出现在清末。但此书出版稍晚于《中华大字典》,故难判明“咖啡”一词哪本书最先使用。不过最先印成铅字的则是《中华大字典》。可见到了民国,咖啡馆或大饭店酒店宾馆所附的咖啡厅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现。